政策文件 2022-12-14 17:23:53
福建省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办公厅(室),各有关金融机构:
为加快推进我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经研究,确定推广“绿色农产品质量增信融资”等10项绿色金融可复制创新成果。请各地、各有关金融机构积极借鉴、大力推广,为我省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金融力量。现将本批次绿色金融改革可复制创新成果通报如下:
一、绿色农产品质量增信融资
三明市率先出台《关于以农产品质量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的增信融资工作意见》,以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为抓手,着力助推辖区农产品特别是以“三品一标”为主体的绿色优质农产品质量及综合竞争力提升,推进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
(一)创新做法
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专项名单提升金融对接精准度,以质量水平、标准水平、品牌价值配套不同的融资模式,并“因地制宜”设置组合担保和差异化费率定价;采取“银行+直播间工作室+农产品”等线上服务模式打通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对接农产品溯源系统等平台,实现支付结算、农产品原产地等一体化查询;推动设立专项风险准备金,扩大农产品低温指数等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助力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绿色金融改革。
(二)特色亮点
1.梳理制定“三单”。一是优质农产品名单。
2.探索配套“三专”。一是专项融资模式。
3.着力打造“三化”。一是专业化队伍。
(三)主要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银行机构累计为逾万户优质农产品产供销客户放贷26.36亿元,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598个,同比增长93个,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达125个。(报送单位:三明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二、“绿色金融+绿盈乡村”服务乡村振兴模式
农行三明分行紧扣《乡村生态振兴专项规划》,提出建设具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绿盈乡村”目标,进一步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助力乡村绿色振兴。
(一)创新做法
农行三明分行在三明市金融监管局、银保监三明分局指导下,找准“绿色金融+绿盈乡村”结合点,成立绿色金融服务中心,联合生态环境保护部门,针对初级版、中级版、高级版“绿盈乡村”分别提供“绿盈1号”、“绿盈2号”和“绿盈3号”专属产品,以递进式金融服务助力乡村绿色发展。
(二)特色亮点
1.建立一个特色评价体系。
2.创新三类信贷准入机制。
3.打造五专绿色服务体系。
(三)主要成效
截至10月末,全市建成“绿色金融+绿盈乡村”为模式的绿色金融服务中心14个,实现全市所有县(市、区)全覆盖。今年新增5款绿色金融产品,绿盈系列产品达28种,绿盈1号产品应用率保持100%,绿盈2号产品应用率由85.7%提高至100%,绿盈3号产品应用率由80%提高至92.3%。(报送单位:三明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农业银行三明分行)
三、农业碳汇助力乡村振兴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在厦门市金融监管局等部门指导下,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以农业碳汇带动乡村振兴。
(一)创新做法
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经过多方调研比选,最终以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白交祠村作为开发农业碳汇的载体,通过撬动农业碳汇新兴业态,创新机制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探索出一条农业碳汇助力乡村发展新路径。
(二)特色亮点
1.设立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
2.设立全国首个农业碳汇服务驿站。
3.落地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4.全国首单农业碳汇损失保险在厦落地。
(三)主要成效
农业碳汇不仅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也为村民开辟了一条“碳汇”致富新路,标志着厦门开启“以绿色凭证促进农民绿色增收”的新模式,是探索农业碳汇带动乡村振兴新机制的有益实践。(报送单位: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四、“厦绿融”数字化绿色金融服务平台
为了推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创新建设“厦绿融”数字化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全力打造厦门市绿色融资企业和绿色融资项目方阵。
(一)创新做法
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绿色发展,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积极开展“数字绿金益企服务”,打造“厦绿融”数字识绿平台,依托“大数据+绿色金融”模式开展绿色融资企业及绿色融资项目的识别、认定和融资对接服务,引导金融资源更加精准地对低碳转型、绿色产业和蓝色经济进行滴灌。
(二)特色亮点
1.在全国率先构建海洋企业入库直通车模式。
2.探索数字识绿,构建“大数据+绿色金融”新机制。
3.创新“金砖+绿色金融”,运用绿色金融服务链赋能企业开拓金砖国家市场。
(三)主要成效
截至目前,通过“厦绿融”数字化绿色金融平台认证入库的绿色融资企业达105家,绿色融资项目达21个,初步实现碳减排效益67948吨,厦门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实现量增质提。至2022年9月,厦门市绿色信贷余额达1182亿元,同比增长52.6%,“数字绿金益企服务”成效显著。(报送单位: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五、福建农信“三茶贷”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降低茶产业融资准入门槛和融资成本,福建农信推出服务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三茶贷”系列产品,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三茶”领域的力度。
(一)创新做法
1.因地制宜,创新打造“三茶贷”产品体系。一是创新茶文化系列产品,助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2.多方融合,大力支持“三茶”统筹发展。一是出台专项方案,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
(二)主要成效
自2022年4月推出“三茶贷”系列产品以来,该产品已在南平市全面推广。截至目前,已发放“三茶贷”24.37亿元,惠及1.01万户茶农茶企。(报送单位:福建省农信联社、南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六、“绿色建筑贷”助力清新福建建设
2022年7月,厦门国际银行福州分行推出“绿色建筑贷”,旨在加强对建筑垃圾产业链有关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和服务水平,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助力维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和“清新福建”、“无废城市”建设。
(一)创新做法
建筑垃圾减量化与综合利用,是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建设美丽新福建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前我省建筑垃圾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有关市场主体数量、质量均有待提升,产品销路有待拓宽,融资需求有待保障。为支持福建省建筑垃圾产业发展,厦门国际银行福州分行围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进行研究,坚持差异深耕,围绕建筑垃圾产生源头、推进建筑垃圾减量以及循环利用等多个节点、路径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推出“绿色建筑贷”,弥补市场缺口,助力产业发展。
(二)特色亮点
1.围绕建筑垃圾产业进行生命周期分析。
2.定位四类重点市场主体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三)主要成效
至10月末,厦门国际银行福州分行建筑垃圾产业链有关市场主体贷款余额约5.18亿元,累计客户数20余户。(报送单位:厦门国际银行福州分行)
七、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
为破解林业金融发展数据信息分散、信息不对称、电子化程度低、林业经营主体申贷抵押难、贷款银行业机构风险控制难等痛点,2021年初,武平县在全省率先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林农信息集成、贷款产品集成、精准“双向选择”、便捷高效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为全国林改“第一县”再添一张闪亮“名片”。
(一)创新做法
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整合林业局、不动产登记中心、评估机构、担保服务中心和征信机构等8家单位10大类信息(含公共信息、林权信息、林业经营等数据信息)。同时,平台建立起信用评分评价、信用预警、批量获客、智能风控等联动机制,有效连结林业经营主体、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征信机构,实现信息共享、资金互通、风险可控,打造科技赋能的林业金融创新“武平经验”。
(二)特色亮点
1.林农信息集成。
2.精准“双向选择”。
3.成为武平林改“升级版”。
(三)主要成效
2022年,平台获评全国“两山银行”建设优秀案例,入选福建省2022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至10月末,已汇集10家金融机构53款信贷产品,成功对接1615笔,累计放款2.87亿元,成为福建省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的林业融资服务平台。(报送单位:龙岩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八、林业“两票”融资改革试点
今年以来,漳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林业“地票”改革试点,发放全国首张“林业地票”,并以此推动林业产业融资,以制度改革促产业发展,进一步激发林业发展动能。
(一)创新做法
在全国林业领域率先出台《漳州市林业地票、林票管理办法(试行)》,以林业“地票”代表林地所有权人和承包权人权益,以“林票”代表经营权人权益,实现了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并转发出台《关于持续优化林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金融机构开办林业地票、林票质押贷款业务。在此基础上,赋予林业“地票、林票”制发、交易、质押、兑现、监管等方面的权能,通过自主搭建的漳州市林业交易平台,建立“自由流转、保底分红、兜底保障”机制,由国有林场等项目经营单位提供兜底保证,保险机构提供托底保障,银行按林业“地票、林票”面额发放贷款,不再需要担保评估等其他流程,林农直接通过“两票”免担保质押变现,并在平台实现自由流转,破解当前集体林业发展融资难、变现难等瓶颈,构建出一条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上山入林”的捷径。
(二)特色亮点
在我省“林票”改革基础上,漳州市进一步聚焦集体林地权属问题,探索完善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和模式,让社会资本不需为“不懂林业”而顾虑,直接以“两票”投资林业,通过证券化运作,让价格和市场信号在平衡生态产品供需关系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金融部门的参与进一步打破了森林资源流动性差的壁垒,实现了资源变资产,集体林变村民的“活银行”。
(三)主要成效
截至目前,漳州市金融机构已向国有林场预授信2000万元,向南靖县试点村授信500万元,首批林业“两票”质押贷款9.5万元。至10月末,全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30亿元,同比增长22.74%。(报送单位:漳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漳州市林业局)
九、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
(一)创新做法
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将投保地理区域内的红树林资源面积、种类进行划分,对其生长过程中面临的物种入侵和特有病虫害进行研究分析,保险责任除了一般性的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以外,还包括了三叶鱼藤、互花米草等有害物种入侵及团水虱、藤壶等红树林保护区病虫害。赔款不仅可用于救治、修复保险标的,也可用于改善红树林蓝碳生态环境而投入的必要、合理的施救有关费用支出。出险后,保险公司会借助无人机监测损失情况,与主管部门联合查勘,在灾后第一时间将赔款支付到位,为灾后减损、红树林蓝碳生态修复争取宝贵时间。
(二)特色亮点
红树林在消浪护岸、净化海水、固碳储碳、科学研究与生态体验等方面有着极高的生态服务价值。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的实施,充分发挥保险分散风险和经济补偿的功能作用,不仅有利于林业主管单位在红树林受损事件发生后,获得更为充沛的资金投入对当地红树林资源救助、修复保险标的、改善红树林蓝碳生态环境生产活动有关的灾后施救,更大程度上降低灾害事件对红树林生长造成的影响,在增强生态保护能力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三)主要成效
2022年9月15日全国首单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在福建宁德福鼎市试点落地,为福鼎全市3750亩红树林保护区提供1875万元损失风险保障。通过政企联手,借助保险杠杆作用,使政府专项资金的效益最大化,有效加强红树林保护区的风险管理水平,为福鼎市近海生态系统建设搭建坚实的风险屏障。(报送单位: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
十、农业碳汇保险
(一)创新做法
农业碳汇保险将保单所涉区域的农作物品种、生长特性进行划分,进而就不同品种农作物及其农田的固碳能力进行分析与监测,以其碳汇损失作为保险理赔依据,保险责任包括了火灾、冻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与种植区域土壤肥力不足及管理措施失误等事故造成的碳汇损失,将约定灾因造成的农作物固碳量损失靶向关联。出险后,保险公司借助卫星遥感技术高效监测损失情况,与主管部门联合查勘,当碳汇损失达到保险合同约定的标准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并在灾后第一时间将赔款支付到位,为灾后减损、固碳能力修复争取宝贵时间。
(二)特色亮点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要面临各种自然灾害,通过农业碳汇保险的实施,充分发挥保险分散风险和经济补偿的功能作用,不仅有利于农业主管单位在农业碳汇减弱事件发生后,获得更为充沛的资金投入对当地农业碳汇资源救助、固碳能力恢复等与农业碳汇富余价值生产活动有关的灾后施救,更大程度上降低农业碳汇能力减弱事件对碳汇能力造成的影响,在增强农作物碳汇能力、推进实现“碳中和”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三)主要成效
2022年8月,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为福鼎市特色农业产业提供300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首批试点投保标的为福鼎市符合条件的30万亩生态茶园、宜种植被及其种植区域农田,包含了木本、草本、禾本和藤本所有农作物及其所种植区域农田所产生的年增汇量,保险金额300万元,年保费24万元。农业碳汇保险赔款可用于政府管理部门对灾后农业碳汇资源救助、提高农田土壤肥力、改善种植管理、培育技术创新等加强产业与农田生态功能修复的有关费用支出。(报送单位: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
福建省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2月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政策原文:福建省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广第三批绿色金融改革可复制创新成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