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 2023-02-13 10:14:40
一、工业经济十条措施
(一)早办多办产业类活动。对已梳理的370项展会、赛事、论坛、产融、产销、产能对接等产业相关活动(详见附件),各级各部门能早尽早、应办尽办,加大宣传组织,全面发动企业参与。同时继续分行业策划、组织更多产业类活动,全方位、多渠道搭平台,助推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促提升。
(二)市、县合力海外走访抢单。梳理制定2023年度境外重点展会目录,提前发布相关展会信息,支持企业参加境外线下展会,按企业境外参展线下展位费50%比例给予补助,单家企业单场展会最高补助20万元。搭建外贸出口订单撮合平台,开展外贸供采对接活动,对承办单位邀请客商、场地、宣传等费用给予补助,单场最高补助25万元。拓展“组团包舱”模式,对一季度组团赴境外开展商务活动的承办单位给予分档补助,最高补助20万元。
(三)鼓励企业自办展会、订货会、促销会。用好用足各级办展参展补贴政策,在纺织鞋服、食品饮料、建材家居、装备制造和工艺制品等领域,分行业举办本地行业性展会。
(四)实施用电正向激励。对1~2月各县(市、区)规上工业企业总用电量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22年基数95%)以上部分,市级给予每千瓦时0.05元的正向激励奖补,奖补资金由县(市、区)统筹用于兑现本辖区企业增产增效奖励政策。
(五)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继续积极向上争取低价气源,鼓励燃气公司给予用气大户超额用气优惠,推进“直购+代输”供气模式,对于2023年第一季度自主采购的增量气源,泉州市燃气公司按照泉州市政府临时性的管输费价格0.2元/立方米收取,原已采取自主采购模式的工业用户按供需双方签订的协议约定执行。
(六)加大工业企业融资对接。举办规上企业产融对接会、技改贴息政策宣讲会等活动。积极向省上争取设立纺织鞋服(第2期)、建材家居等行业纾困专项贷款。实施制造业贷款“双优”工程,力促制造业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贷款占比持续保持全省最优水平,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督促各银行业机构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为企业做好转续贷工作。
(七)鼓励企业增资扩产。鼓励本地企业就地增资扩产,同等享受招商引资待遇。组织开展要素保障巡回现场办公、专题对接会等,协调解决用地报批、资金保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优先保障急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制造业产业项目,推广技改投资“直补+贴息”机制,力争一季度实施增资扩产项目 300 项以上。
(八)开展园区招商比拼。落实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招商首谈,进一步提高招商考核比重。降低入园企业租金成本,对企业入驻试点园区首年度租金全额减免。鼓励入园企业上新设备、增资扩产,按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补助。
(九)持续推进稳岗育才。落实好“13条措施”等稳岗政策措施,加快兑现一次性稳就业奖补和新增来泉就业岗位补贴,持续用好“2023年新春招聘导航”,开展好千企“引工大使”行动,助力企业稳定生产。常态化组织职业技能培训,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与院校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规定按每人500-6000元给予培训补贴。
(十)用好“政策找企”平台。加快实现惠企政策与企业自动匹配,点对点精准推送,精简惠企资金申报流程,进一步压缩审核兑现时限。用好省上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平台,提升展会惠企资金兑现效率。
二、纺织鞋服四条措施
(一)鼓励纺织鞋服企业应展尽展。掀起抢订单拓市场热潮,一季度重点组织赴境外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服装、服饰、面料及鞋类博览会,迪拜亚太皮革展,日本东京时尚世界服装配饰及鞋包展览会,越南国际面料及制衣展览会,香港时装节等展会。加大参加境内重点展会的动员力度,一季度重点参加上海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青岛国际纺织品印花工业展览会等。
(二)引导企业参加跨境电商交易会。用好“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市场模式。依托侨易邦、LAZADA、阿里巴巴国际站和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拓展产品出口。组织企业参加 2023 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备战三月“新贸节”。
(三)持续推进“国潮泉州”职业装专项行动。2月下旬举办制服工装采买专场对接活动,举办职业装生产资质培训。按季度持续开展职业装采买竞赛。
(四)推广“汇率避险担保增信”机制。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为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增信服务,企业无需缴纳保证金和占用自身授信额度即可办理汇率避险衍生品业务,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升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帮助企业聚焦主业、套保避险。
三、建材家居四条措施
(一)开展行业清欠行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排查本地区、本部门(含部门所属机构)及所监管企业对建材家居企业形成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拖欠(已进入司法程序的除外),于 2 月底前建立台账,按照“无分歧应清尽清,存在分歧的通过调解、协商、司法等途径加快解决”的目标任务,做到边排查边化解,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推动建材产供销对接。2 月份联合发改、住建、国资等部门组织 1 场本地建材产品与重点项目、国资项目的产销对接活动;策划“泉州建材福建行”活动,组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建材企业组成的推广小分队,一季度赴厦门、福州等省内兄弟地市,与当地国有企业、重点项目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对接活动;发挥建材家居与工艺制品产业发展小组的作用,3 月份组织藤铁、建陶、石材、水暖厨卫等各子行业之间的产能对接活动,提升行业协同发展水平。
(三)深化“建材下乡”活动。2-3 月份组织 8 场绿色建材下乡活动,下沉至村镇、公园、项目工地等地区;4 月份举办全国绿色建材下乡(福建站)启动仪式,开展绿色建材产品专区展示和供需对接活动;深化“潮玩嗨购·温暖泉家”促消费系列活动,策划“建材优品·泉民乐购”专项活动;依托南安泛家居线上多功能平台“饰家小站”,全年线上线下开展百场建材下乡推广活动。
(四)设立建材家居产业纾困专项贷款。市直相关部门积极向省上对接政策支持,会同县(市、区)政府争取推出建材家居产业纾困专项贷款,明确贷款规模、支持领域、贷款利率、贴息比例等事项。
四、食品饮料五条措施
(一)开展食品行业“手拉手”产能对接活动。引导食品行业企业配套协作,共享产能。2月底,泉州市食品行业协会举办食品行业产能对接活动;3月份,晋江市食品行业协会举办“闽粤食品产能供需对接会”。鼓励各级食品行业协会策划更多“手拉手”产能对接活动,发动更多食品企业参与。
(二)推进原辅材料集中采购。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中小企业跟单,对食品行业主要原辅材料进行集中采购,降低企业采购成本。2月份,依托晋江市食品行业协会,利用RCEP协议关税减让及原产地原则,与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签定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尚食云链食品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对食品原辅材料以及餐饮行业食品材料进行集中采购。
(三)鼓励发展零食新业态。鼓励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产品、资金优势,借鉴“零食很忙”“老婆大人”“糖巢食品”等新零售模式,铺设线下精品零食店,打造零食连锁品牌。3月份,在闽粤食品产能供需对接会上宣传推介盼盼“零零嘴”、回头客“翠翠点心局”等精品零食店品牌。
(四)成立国家级预制菜产业分会。一季度,由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牵头,在石狮国际食品城成立预制菜产业分会,举办预制菜进出口、电商销售等专题论坛和现场直播选品交流会。依托预制菜产业分会招引国内优质预制菜企业入驻。支持石狮市向上争取市场采购预制菜出口试点。
(五)规划建设大型食品产业园。由福建省食品企业商会牵头,尽快在洛江、晋江、南安、安溪、台商投资区等地选址,规划建设一个3000亩左右的食品产业园,布局预制菜全产业链,吸引食品企业入驻,引导企业产能回归。
五、机械装备四条措施
(一)举办智能装备博览会。2023年上半年,以数控机床、精密机械、铸造设备、模具模配、工程机械等为主要展示内容,举办泉州智能装备博览会,发动机械装备企业积极参展。
(二)加大装备企业海外参展支持力度。针对机械装备行业布展费用高等特点提高补助标准。策划组织企业参加印尼雅加达工程机械展览会、印尼国际纺织机服装机械展、俄罗斯国际建筑及工程机械展览会、意大利米兰展等海外展会。
(三)组织参加国内专业展会。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发动我市机械装备企业参加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上海国际纺织机械展等国内专业性展会。
(四)支持研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鼓励机械装备企业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推进工程机械、纺织机械等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装备产品迭代升级,鼓励研发生产新能源装备,对获评定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机械装备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补助。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出台出台配套政策。
六、工艺美术四条措施
(一)组织参加专业展会。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发动工艺美术企业参加全国工艺品交易会、春季广交会、厦门国际佛事用品(春季)展览会、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等专业展会。
(二)开展境外商贸活动。组织外贸企业前往马来西亚举办“2023年中国白·德化瓷马来西亚专题展会”。组织企业参加法兰克福消费品展、芝加哥家庭用品展及香港礼品展等12场国际知名展会。
(三)提升工业设计能力。鼓励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创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举办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第六届何朝宗大赛、德化首届工业设计节、安溪溪创沙龙等活动。
(四)支持培养技能人才。支持县(市、区)立足本地产业特色,举办现场技能竞赛以及工艺美术创新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工业设计能力提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