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泉州市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政策文件 2023-07-31 10:08:55

各县(市、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今年5号台风“杜苏芮”正面登陆我市,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农业设施大棚、农作物、农田设施、畜牧养殖等遭到大面积损毁,灾后恢复生产任务繁重。为加快推进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现将《泉州市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8月5日前除工程性修复项目外全面恢复农业生产,最大限度减少农业生产灾害损失。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29日 

 

泉州市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部署,统筹指导开展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现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种植业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责任科站:种植业技术站、种子站、植保植检站、土壤肥料技术站 

  (一)水稻 

  1.科学排水。早稻田抢排积水,尚未成熟而因灾倒伏的早稻,要及时扶正,适时组织抢收。对受淹的中稻、晚稻等粮食作物,不能一次性将田水排干,必须保留适当水层,一次性排干田水,容易造成水稻枯萎;阴雨天可将田水一次性排干,有利于水稻快速恢复生长。 

  2.洗苗补种。洪涝过后,稻田水质浑浊,叶片上附着大量泥沙、污泥,如遇高温天气,易使叶片组织坏死,水稻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受阻,从而影响产量。要及时查苗扶苗洗苗,并加强肥水管理。受淹严重的稻田,要及早补播补种或改种旱粮,尤其要对晚稻秧苗进行全面检查,进行秧苗余缺调剂,尽量多种连作晚稻。旱粮作物要及时松土,追施肥料,加快恢复生长。 

  3.追施肥料。排水后进行一次轻露田,随后结合灌浅水补追一次速效肥料。一般处于分蘖期的中稻和孕穗后期的再生稻头季稻,可每亩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5公斤。晚稻秧田可每亩补施尿素5公斤。 

  4.综合防治病虫害。受涝后水稻综合抗性减弱,加上高温高湿,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二化螟、细菌性病害、纹枯病和稻瘟病等发生为害,应加强监测预警,指导科学防治。 

  (二)蔬菜 

  1.及时排涝降渍。及时清沟理墒,快速排除积水,减少渍涝,防止长时间积水和雨水倒灌影响蔬菜生长发育。 

  2.及时查看灾情。对于倒伏的蔬菜,要及时扶正、理顺和绑定瓜果藤蔓,注意不能损伤根系,并适时培土壅根,增强抗倒力,促进新根快发。 

  3.及时通风降湿。设施蔬菜要及时通风透气,打开棚室两侧棚膜,应用循环风扇等强制通风,尽快降低棚室内湿度,防止高温高湿型病害发生。 

  4.及时补种改种。对一些受灾较重甚至绝收的菜地,可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补种改种速生蔬菜。 

  5.加强病害防治。及时清理田间病株、病枝、病叶,加强根腐病、枯萎病、软腐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和角斑病等病害防治。 

  (三)果树 

  1.清沟排水。及时做好果园排水,疏通排水沟,低洼地块要提前准备抽排灌机具,加快排除积水。在积水排除后,要进行树盘或全园的中耕翻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 

  2.清污培土。受淹的果树,要及时扶正、清洗,及时清除树体上滞留的泥浆等污物以及树盘上的流沙和淤泥。因暴雨冲刷造成树根裸露的,要尽快培土。淹水后烂根较重的果树,要结合中耕,清除已溃烂的树根。 

  3.适当修剪。及时剪除病虫枝、枯枝、弱枝和病果,促使新梢抽生。 

  4.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特别注意喷施叶面肥,使植株迅速恢复长势,增强抵抗力。 

  5.防治病虫害。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加以防治,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四)茶叶 

  1.抓好受涝茶园抢排。尽快组织排水,对于平地茶园,要及时在茶园四周开挖围沟,中间开挖中沟或厢沟排水,防止长时间浸泡引起茶树死根烂根;对于抗涝能力较弱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和幼龄茶园,要第一时间开沟排水,有条件的可采用水泵等,加快排水,减轻渍涝影响。  

  2.抓好受损茶园抢修。抓紧抢修茶园水毁道路、梯壁、沟渠等基础设施。对于受灾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重点加快修复苗圃地喷灌设施及泵站、受损棚室和遮阴设施。对山地、丘陵茶园,抓紧整修道路、沟渠和梯坎,疏通沟渠,保证水、路畅通,防止次生灾害。垮塌茶园,要迅速组织修复重建,尽快恢复园相。  

  3.抓好茶园管理。对洪水冲泡的茶园,尽快清除树冠上的污泥杂物,保持树冠清洁卫生。对水打沙压的茶园,尽快挖除堆积的泥土泥沙。对于幼龄茶园,要及时扶正倒伏茶树,培土覆盖根系。对水淹时间过长、伤根严重、叶片出现明显萎蔫的茶树,在排除积水、清沟排渍、表土干燥后,用修剪机进行重修剪或深修剪,减少茶树枝叶水分蒸发和养分消耗,防止整株死亡。对露根、伤根的茶树,及时培土,剪除带泥沙的拖地枝和断枝。其他受灾较轻茶园要及时修剪,培养丰产树冠,促使新芽萌发整齐。  

  4.加强土壤培肥管理。茶园水淹后造成养分流失,易出现土壤板结,应及时补充养分、疏松土壤。沟施腐熟有机肥和复合肥,沟深10-15厘米左右,施肥后及时覆土,促进茶树生发新根。  

  5.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台风过后,茶尺蠖、黑刺粉虱、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病虫易蔓延发生。应注意茶园病虫害的监测,一旦发生应选用对口农药及时防治。对于幼龄茶园,可使用作物秸秆等进行行间覆盖,覆盖厚度10厘米左右,抑制草害发生。 

  (五)种业 

  及时收集灾区需改种补种农作物的品种和数量、灾区所在县级种子储备的品种和数量(能否满足改种、补种的需要)以及种源市场信息等情况。市局在收到县有关单位请求动用市级应急种子的报告后,研究确定是否启动市级种子储备,确保第一时间为灾区无偿调拨救灾备荒种子。积极组织市场调剂补种改种所需玉米、大豆、甘薯、马铃薯、蔬菜等种子种苗。 

  二、畜牧业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责任科站:畜牧兽医科、畜牧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畜禽养殖场设施加固修缮 

  1.对受损畜禽养殖场的房屋(房屋掀翻、漏雨)、畜禽舍及围墙、道路,要迅速组织人力及时修复,加固受损的畜禽舍,及时修缮屋顶,道路冲垮时要组织力量修复,确保养殖场的饲料、农产品等能及时运输进出。 

  2.断电跳闸时,及时检修线路是否存在短路或受损,防止触电,并确保畜禽养殖场正常生产。 

  3.断水时要及时检修水管网,确保畜禽能及时喝上干净饮用水。 

  4.对粪污处理设施要采取防溢流措施,防止粪便污水随雨水直接流进江河。 

  (二)加强养殖场管理 

  1.减少畜禽不良应激。有些屋顶掀翻后畜禽会遭受雨淋受凉,有些受到台风及雨水的异动导致畜禽不良应激,致使畜禽出现不同程度的生产性能下降(产蛋鸡、产蛋鸭尤为明显),严重时还会导致畜禽死亡。受灾后,养殖场首先要对体弱、伤残、病情较重的畜禽及时淘汰,降低饲养成本,其次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畜禽群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技术人员联系。做好室内通风换气,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及时清理粪便,做好环境卫生,降低饲养密度,保持良好的室内饲养环境。要根据畜禽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求,供给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适当增喂一些多种维生素、电解质、维生素C以及免疫增强剂等。不能饲喂变质或发霉饲料,要供给充足且清洁的饮用水。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及添加多种维生素等抗应激药物,使畜禽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产性能。 

  2.确保饲料等原料供应安全。加强饲料等原料管理,在保存上做好饲料防潮防淋,将饲料保存在空气流通、干燥地方。防止饲料霉变,必要时要在饲料中加入防霉剂。因洪涝而造成饲料潮湿、发热、甚至变质的,不能直接饲喂畜禽,以防引发畜禽出现霉菌病及霉菌毒素中毒。到外采购饲料成品料或饲料原料,一定要确保新鲜无霉变,并做好必要的防潮措施。此外,养殖场必需的消毒药物以及工作人员日常必备的食材和其他必需品要保证供应。 

  3.做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受灾后或在汛期间死亡的畜禽,由于在夏秋高温天气里易腐败,有的还可能把疫病传给其他健康畜禽。对病死或被洪水淹死畜禽要严格做到“四不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要将死亡畜禽的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抛弃,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和危害人畜安全。 

  (三)做好灾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1.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养殖场要采取必要措施做好畜禽舍内外的卫生消毒工作。对有过水地带的畜禽生产场所及生产用具要进行全面彻底的冲洗,冲洗干净后再进行消毒。畜禽栏舍及用具等要采用0.5%的过硫酸氢钾或3%来苏尔或0.02%—0.03%过氧乙酸喷洒消毒。空栏及周围环境采用2%烧碱或生石灰或0.5%次氯酸钠进行消毒。用具采用0.05%癸甲溴铵溶液进行消毒。必要时可采用0.05%癸甲溴铵溶液对畜禽进行喷雾消毒。对井水或山泉水要采用漂白粉(按50升水加1克浓度)进行消毒,确保畜禽饮用水干净。清扫后粪便及污物杂物等要进行妥善处理。要及时做好养殖场灭鼠、灭蚊、灭蝇和防鸟工作,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 

  2.加强主要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暴雨过后,污染面扩大,畜禽抵抗力低下,易诱发多种疫病。猪场要防范非洲猪瘟、蓝耳病、链球菌病等重要传染病;禽场要防范新城疫、禽流感等重要传染病;牛羊场等要防范布病、牛结核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羊小反刍兽疫、羊痘等重要传染病。畜禽养殖场要切实按免疫程序做好相应疫苗免疫,对超过免疫保护期或免疫抗体低下的情况要及时补免。此外,高温高湿环境也是多种畜禽寄生虫病高发时期,要加强畜禽体内外寄生虫的监测与防治。对出现的疑似疫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根据指导妥善处置,防止疫情扩大。 

  3.注意防范人畜共患病。养洪涝灾害后,洪水泛滥,野外可能存在一些人畜共患病原,钩端螺旋体、链球菌等都是高发的人畜共患病病原。殖场所有工作人员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工作时要养成穿戴工作服(鞋、帽、手套)以及培养勤洗手习惯,不能饮用未经消毒的饮用水,阻断病原传播途径。发现皮肤有伤口时要及时处理,不要直接接触病死畜禽,防止感染疫病。在做卫生或处理病死畜禽时要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并规范操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三、生产设施恢复建设指导意见 

  责任科站:农田建设管理科、种植业技术站、土壤肥料技术站 

  (一)设施大棚 

  1.修复整理。对于受损的温室、大棚等设施,应抓紧加固修补,更换破损薄膜。受损严重的大棚要及时清理棚架。清理时,要注意防止破损支架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2.排水清园。设施内积水的,可利用棚前沟或开挖棚前沟集中排水。排水后,土壤通透性差,病菌多,建议排水后冲施一遍清水,没有地膜的可进行划锄,以利于疏松土壤,同时要选择防止根腐病、枯萎病的药剂进行防治。 

  3.补种改种。棚内作物受损较轻的,及时洗苗、补肥、翻土、病虫害防治等,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死苗的要及时补种;受损严重的,要及时清理,做好种植下一茬作物的准备。 

  (二)农田建设 

  在摸清农田受灾情况底数的基础上,分类制定修复方案。 

  1.对于轻度损毁的,即因灾导致农田灌排设施、田间道路损坏,或少数、部分耕作田块受损,但灌溉与排水功能、通行功能大部分正常,采取发动当地群众自行修复与组织专业施工队伍等及时抢修相结合的方式,对农田沟渠塘坝进行清淤疏通,尽快恢复农田设施正常运行。 

  2.对于中度损毁的,即因灾导致农田部分主要灌排沟渠或机耕路损坏,造成灌排功能或农业机械通行功能大幅下降,或大部分田块损坏但耕作层仍存在,可利用灾后淤泥、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堆积有机肥恢复地力,及时组织施工单位进行疏浚堵塞渠系、修复毁坏工程等措施进行局部修复。 

  3.对于重度损毁的,即因灾导致农田灌排功能或通行功能基本丧失,但农田耕作层仍存在,需要综合配套田土水路林电等工程措施进行重建的,要及时纳入年度改造提升储备及立项项目。


政策原文: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泉州市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阅读 0
主管单位: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办单位:泉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泉州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
备案号:闽ICP备19003992号-1